分享好友 农机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业供给侧改革须跨“四道坎”

2017-06-28 15:276570
   记者深入多个农业大省采访了解到,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消化库存、补齐短板、降低成本的一系列举措,让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在基层获得普遍肯定和欢迎。不过,也有一些农业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反映,思想、思路、配套和联动的“四道坎”,仍在阻碍部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

 

  思想坎:理解不透、重视不够、动力不足

 

  基层一名镇党委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多次向县里建议,专门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知识的普及培训。“我发现县里不少干部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不太了解,开会发言,还是新瓶装旧酒,都是老观点。”

 

  多名种粮大户反映,尽管层面三令五申要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但一些地方县、乡两级重视不够,除了例行会议,并没有采取具体行动,更没有设置相关资金和项目,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官员没有足够的改革动力——改革既不能增加税收,又很难在短期出政绩。

 

  有农业干部私下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怕把握不好政策、怕犯错担责,部分干部只求安心做太平官,不去探索新事物。

 

  比如,一个棉花生产大县,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需要进行品种调整,原本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导棉农积极对接市场、优化种植结构。但当地政府为了省事儿,一味鼓励棉农改种水稻。“因为水稻仍然有托市收购保底,地方政府把棉农转型问题变相推给了。”有专家这样评价地方政府的动机。

 

  思路坎:简单加减法,或一窝蜂重复发展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县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不甚清晰,很多仍在简单地做“加减法”,把不同作物面积的增减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而不是深入考虑如何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升农民生产技能,但一些培训仍旧不接地气——要么组织农民去电脑培训学校上课,要么请当地职业技校老师照本宣科讲课。“这种培训效率很低,远离生产一线,脱离地方实际。”一名种粮大户这样评价。

 

  有的培训就非常受欢迎。比如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的部分农机合作社,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田间培训学校,由长期在一线的“种田能手”到大田里现场讲授病虫害防治,或者由农机手现场进行机械操作示范。当地种粮大户李旭芳说:“这样的现场教学特别好,农民在现场边看边操作,很快就学会了。”

 

  部分地方政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还存在一窝蜂盲目发展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带来低水平恶性竞争。

 

  “地方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一定要有整体规划,一定要有产业基础,否则难以为继。”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

 

  配套坎:科技支撑不足,缺乏健康市场环境

 

  湖南省益阳市种粮大户刘创业多年来坚持绿色生产,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生产出远近闻名的绿色大米,网络售价达到每斤16.8元。然而,当很多外地客户来谈合作时,他却不敢签合同,因为受到农业科技配套的制约,没法扩大种植面积,产量无法保障。

 

  “我们这个水稻品种容易倒伏,必须要精心管理、科技保障,但是基层科技人员严重缺乏,我们的发展受到制约。”刘创业告诉半月谈记者。

 

  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的干部抱怨,农业科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目前面临的瓶颈之一,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他们说,乡镇一级农技人员身兼多职,难以专心于农技推广,加上队伍老化,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弱。

 

  打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也是新型主体期盼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湖南、山东多名蔬菜种植大户告诉半月谈记者,农业品牌好不容易做起来后,却普遍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由于市场监管不力,被人冒用品牌,以次充好,降低品牌信誉度;二是大路货产品恶性竞争,扰乱市场,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他们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先进生产力。

 

  联动坎:一体化、协调性不足

 

  首先,三产融合、联动发展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讲师伍骏骞认为,进一步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强调市场化的介入和产业链的合作延长,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要突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旧格局,使农民和农村地区能够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收益。

 

  其次,要实现区域协调联动。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宝玉认为,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缩短地区差距,打破经济分割,打破部分地方政府的“地方本位”思想和逻辑,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互补与协调出发,制定更加具有全局视野的发展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结构同化、特点同化、功能同化,进而培育和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群品牌,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再次,多元主体需要互动联动。专家认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应该形成利益共同体。从产业层面来看,就是要强调三产的各个参与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多主体、多模式的农业发展路径;从城乡层面来看,就是要形成市民和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如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等,共同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食品问题,共担农业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从区域层面来看,就是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地方政府联动发展的局面。(半月谈记者周楠陈尚营张志龙)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