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振兴发展的两次重要讲话,均以较大篇幅阐述了“三农”问题,对我省农业发展成就和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明确了我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并寄予厚望,深情嘱托,指明了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
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省农业战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纲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出黑龙江振兴发展新路子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意见》精神,按照“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指示要求,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实现了粮食产能稳、农民收入增、农业结构优、供给质量好的目标,还使“三农”工作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诸多领域经历了一次深层次的变革,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三农”发展动能越来越强劲。
“压舱石”作用凸显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民等生产主体由偏重追求产量增长、忽视品质提升开始转向坚持市场导向,瞄准消费需求,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供给由单一向多元、低端向中高端、大众化向个性化的转变。2017年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连续七年保持首位,连续五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有效发挥了保障粮食“压舱石”作用。
面向市场调结构。各地坚持“减玉米、稳定并适当增加水稻、增大豆杂粮、扩草蓿和果蔬”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加快构建与资源配置相匹配、与市场消费导向相协调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2016、2017两年共调减玉米播种面积近3400万亩,占的2/3强。蔬菜、鲜食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作物发展到1700多万亩。特别是在财政担保、贷款贴息等蔬菜生产政策扶持下,各地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高涨。2017年全省大宗蔬菜播种面积518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40万亩;食用菌干鲜混总产达到70万吨以上,总量稳居三位;鲜食玉米总面积达到122.8万亩,同比增长近两倍。农民实现蔬菜种植总收入212亿元,人均增收172元;通过蔬菜产业发展拉动包装材料、流通运输等方面的总效益达130亿元;通过储藏错时供应,实现过库增值8.3亿元;蔬菜冷冻保鲜加工增值5亿元以上。蔬菜产业累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近3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带动税收3.7亿元。
满足需求提品质。在玉米种植上,各地退回200℃积温选用品种,确保成熟,2017年玉米二等品以上超过70%;种植高淀粉和鲜食玉米等专用型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在水稻上,重点发展品质优、适口性好的水稻生产。在大豆种植上,重点发展食用型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种植。2017年,高淀粉、高赖氨酸等加工型专用玉米品种面积近8000万亩,水稻优质品种面积达5200万亩,食用型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面积近4000万亩。
立足优势强供给。各地充分发挥“黑土、净土、冻土”的优越生态条件,顺应绿色消费浪潮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推动农业生产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加快黑龙江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升级。2016年,在首次大规模、系统化修订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共修订粮食、蔬菜、瓜果、畜禽、水产、食用菌和加工等7个方面62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探索“鸭稻”“蟹稻”“鹅玉米”等生态种植养殖模式。2017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7636万亩,约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占的1/4,绿色有机食品实物总量4140万吨,占的1/8。
市场化进程加快
过去,农民生产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卖给,农民只管低头种地不用抬头看市场,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压力促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市场,加快了全省农业市场化进程。
市场意识越来越强。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观念、品牌意识、闯市场能力显著增强,不仅会种地,也会管理、懂经营;靠市场、靠信息、靠品牌、靠互联网发展成为共识,生产型主体正快速向生产经营型主体转变,营销成为农民合作社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2016年以来,我省在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广州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市场对接活动,农民创业群体积极参与,甚至包机组团去参展。探索出“一个主产市对接一个主销区、落地一个核心营销网点、发展一批直营店或代理商”的办展模式。2017年8月份,我省举办的2017年东北地区夏季蔬菜产业发展暨黑龙江省蔬菜产销大会,原定会议规模600人,一些农民闻讯参会,最后达到1000多人。
催生多元市场主体。“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市场主体,使得过去收购主体由中储粮一家“包打天下”,现在转变为多元主体踊跃入市,由过去“政策性就地储”变为“市场化销”。在2017年全省首届优质农产品营销大赛上,全省8大类1195家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赛,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围绕种养加销、社会化服务、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等八大创业路径,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创业大潮,大量创业农民实现了向企业家的转变,成为了引领农村发展的精英阶层。2017年底,全省农民创业参与人数达到150万人,创业纯收入实现320亿元,分别比2015年末增长98.7%和96.6%;带动农民就业318.7万人。这些创业农民,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黑土地迸发出势不可挡的市场活力,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潜能,已成为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振兴的生力军。牡丹江市青梅村农民秦启双,历经四年实践发明了秸秆水稻育秧盘技术,先后获得6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该项目在2017年首届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上获得铜奖。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拉动农民就业155人,带动青梅村秸秆收储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周边农户增收890多万元。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建成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指导建设71个地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分平台,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和全省8857个益农信息社中的1400个益农信息社已接入大米网。在率先试水农产品网上拍卖,形成“一键点全省,一网卖”的营销新模式。全年拍卖交易额9.06亿元;大米网运营年交易额就达22.8亿元。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销售融合,私人订制、网络众筹、撮合交易等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快速发展,创新了农产品营销模式和市场空间,“龙江绿”火爆,好产品卖出好价格。2017年,推出众筹、集团订制、私人订制等互联网营销项目497个,实现销售金额6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