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在佛山,有农业基地正积极探索智能化科技化农业建设模式,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
“无人化耕作”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立秋前,农户们抓紧时间开始晚造的插秧。而在插秧前,需要先把田地进行翻整。
8月7日,记者去到位于三水区南山镇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2200多亩稻田间,只有一部拖拉机拉着犁耙在翻地,拖拉机的驾驶室内空无一人。
无人农机助力2200亩稻田完成耕作
而拖拉机的操作者邹伟炎,就在一片树荫下玩着手机,“有手机得啦,现在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农机自己工作,不用人上去开的了。速度、控制偏差、作业多少面积,都可以实时反馈,需要调整耕深也可以在手机操作,相比以前轻松很多。”
聊天时,邹伟炎洋溢着明朗轻快的笑容
邹伟炎是95后“新农人”,他从小就熟练农机使用,务农作业经验已经有15年。
两年前,他成为了碧桂园农业的一名农机工程师,来到该示范基地工作。这个示范基地正是近年来在智慧农业领域开疆拓土的碧桂园集团,继黑龙江省建三江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后,“南下”开展的第一个无人化农场试验项目。
邹伟炎操作的正是碧桂园农业公司投资开发的无人驾驶系统。
目前,该系统可以看到用卫星测量的田地形状和面积,自动设计的拖拉机运行路线,犁田需要的时间等20多项实时数据。无人驾驶的拖拉机,路线经过电脑设计,不会走一丝多余的路程,犁完之后的土地平整松软。
无人农机在耕作,驾驶室内无人驾驶
示范基地里的每块田面积约10亩,形状规整,这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碧桂园三水万亩智慧农业园生产技术主管何健峰介绍,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无人农机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这样比较规整,有利于农机进行作业。因为面积太大难以达到平整度的要求,太小又不利于机械化的大面积作业,我们经过科学测算后,规划了这样的大小。”
用无人农机犁完10亩田,只需要半小时左右。邹伟炎介绍,在晚造插秧之前进行的田地翻整,整整2500亩,都是这台无人农机作业完成的,“它可以日夜作业,以前一个人一天才能耕作60亩,它一天就可以耕作超过100亩。而且人坐在农机上非常颠簸,坐一天骨头都能散架了,现在自在多了,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茶就可以完成任务。”
航拍:沈齐宁
三水南山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由碧桂园集团打造,面积近1万亩,肩负着三水打造全省“数字农业标杆”的使命。
其中的2200亩无人化农场实验区属于基地的四大功能区之一。截至目前,无人化农场实验区已经获取的用地均完成了土地清表平整、旱改水、道路及灌排渠维修等,先后完成早晚造种植8210亩,并成功培育出对人体有益的富硒米,再精加工为“西施米”“碧桂香”等品牌在市场上销售,广受好评。
智慧渔业让饭桌美味更安全营养
除了无人化农田实验区,碧桂园打造的万亩智慧农业园还包括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生态智慧渔业示范区、农耕文化旅游游览区等功能板块。
其中,生态智慧渔业示范区在今年7月正式投产。
该示范区搭建有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检测鱼塘的水质、水温、水体溶氧、PH值、尾水等多项数据。通过电脑分析实时的数据,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经济的投喂饲料数量。同样,通过水质的实时数据,电脑会控制什么时候开关增氧机,全部都是无人化自动运作。
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高级运营主管邓先扬介绍,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可以进一步节省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质效,“我们鱼塘出产的鱼不用吊水,可以直接做鱼生。”
在试验期间,该示范区养殖的是珠三角最传统的四大家鱼,成本可以比其他传统鱼塘降低30%,“前期我们已经投入超过3500万元做改造,但是我们测算过,这笔投资在两年半左右就可以回本。”
此外,项目还建有“三池两坝”鱼塘尾水处理系统,以“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净化池/蓄水池”为主体工艺,通过在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等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在曝气池内铺设增氧装置加快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多举措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有效减少农业源污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是国家战略举措
负责碧桂园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管理和应用的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玉鑫博士认为,三水区南山镇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将为全国智慧农业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示范效应,“我们希望未来这套智慧农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不光是运用在碧桂园的农场上,还为全国广大规模性农场和种植大户提供服务。同时希望能通过智慧农业的推广,逐步改善社会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评价,让农民的工作环境有大提升大改善。大家都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共同推动我国的农业事业得到更快速的成长和发展。”